《Titanic》

静静听完制作名单时的主题曲,走出Regal 3D放映厅,已经是半夜3点过。连不夜城最中心的时报广场都已经只剩下了三五成群聊天带执勤的NYPD、永不停歇穿梭于城市各处的黄色出租车、以及匆匆过境赶向下一站的货运大卡车。拉好外套的拉链,闻到每天通过数十万人的Times Sq地铁站里飘着极淡的消毒剂味,才反应过来,一路这样一直走到地铁站台,嘴里哼着的主题曲已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了。

看的时候,一直想在记忆中、在荧幕里,去搜寻一处处色彩、画面和声音的经典。锅炉间私奔时飘荡飞舞的纱裙、老爷车充满雾气的窗上的五指印、设计师安德森对着怀表最后调整着礼拜堂的时钟、大副紧张误杀乘客敬礼自杀、老夫妇躺在进水房间的床上相互依偎、潜水艇外破败的遗迹与曾经的华丽交替闪现、老Rose扔掉海洋之心时的轻哼一声、最后Rose缓步走向Jack的幻境………… 

太多太多的场景,不想就这样用浅白的文字一条条地罗列,但它们却又一串串一幕幕地不断浮现。那些意象一般的画面,觉得也只有在那时间流逝不能回放的电影院中,把那一瞬间如梦如幻地订在脑中,才弥足珍贵。听人说很多场次电影院里都是泣不成声,恰好这场午夜场人少而多了一份宁静让我去专注于每一处的感情起伏。最终,直到每一幅画面都过完,鼓掌,静候制作名单的滚动,久久不能平静,终于只是让自己的眼睛控制在略微湿润。反而,后来在网上看各种花絮、背景介绍的时候,再听到预告片的音乐,却差点没有忍住。

当卡梅隆用手狠拍着泰坦尼克画册对制片方说,Romeo and Juliet, on this boat,那一刻,又一段经典爱情故事就这么注定要如此流传下去。生死考验的桥段,脱俗而出,让每一个年龄段、每一种价值观的人看了都会对各自抓住的细节有自己的感动,有自己的幻境。 

我只好加一句很俗的话,世间爱情至深,大抵如此吧。只因为它超出了语言的形容。 

I understand. But I’m too involved now. You jump, I jump remember? I can’t turn away without knowing you’ll be all right… That’s all that I want. 

———- 

其实电影已经是上周三看的了,回家途中困极在地铁上睡着,回家也跟着就躺了。直到前几天又哼起这段旋律,耿耿于怀豆瓣电台的低音质,索性在Amazon上买了正版。循环着专辑,翻出那天在地铁上第一时间写下的两小段感受,终于是觉得应该趁这份感受还依然回荡碰撞的时候,扩展润色出一整篇以纪念这次观影。于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百年纪念日,写上此文。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从很早的时候想再用另一个角度重看911,看看与911相关的若干电影,今天算是看完这一部。感动至深之余,于911事件8年之后的2010年,在纽约的一个周末深夜看这样的电影,除去对纽约这块土地的喜爱,除去对灾难中逝者的悼念,却不时的还涌动着别样的感情。

双子大厦轰然倒塌了,之后的场景却不断地让我想起汶川大地震的时刻。在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也已经过去1年半的今天,那时那刻悲戚感情已经逐渐消退的今天,在看了CCTV新闻频道“重建新家园特别报道”仍然感动的今天,我霎那间又似乎回到08年的5月份,看到刚从瓦砾中被救出,在担架上抬手敬礼的郎铮;从一片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千百生命。这样的温情、希望、信念,一切都已足够表达这样的感动,没有分别的。

“人性有邪恶的一面,但我们也有我们通常忘记的善良一面。人们彼此照应,不为什么,只因为这是正确该做的事。重要的是,我们该多去谈论这份善良,记住教训,因为那天我真的看到人性的善良。”—–影片结语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电影,以及科幻的那点事儿

本来是一篇纯粹的影评文章,结果时间、内容上双重地一拖再拖,却把科幻这么个大话题也牵扯了进来。好好的一个“星期五的爆米花电影,阳光午后的下午茶电影,”开头,就纯粹的被打乱了节奏了。这么长段时间了,不得已只能让我罗嗦地一一罗列了:阳光午后下午茶—很久之前看的《(500) Days of Summer》,而那星期五的爆米花电影则是另外指代了一大堆,比如像是,Avatar。除此两个类型,最近看过的还有伪科幻《月球》(Moon)、Jam Film其中岩井俊二的内涵派短片《Arita》,以及凯奇的经典片《Leaving Las Vegas》。

另外还一时兴起地看了两篇很早的科幻中短篇:刘慈欣科幻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夏笳《关妖精的瓶子》,起因呢则是看了一篇《过去100年中尚未实现的科技构想》的文。还是觉得,科幻这东西,想想容易,实现却不那么容易的。不说远了、玄了,其实就在60年代原子能开发运用初期,科学界对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是如此乐观,不就是用磁场这个容器盛着一锅焦躁、巨热的等离子体么,可是至今,这种清洁的能源都没有真正开发应用起来。但相反的例子却更多,像是

公元10年,古罗马工程师萨莱乌斯•弗朗提努(Julius Sextus Frontinus)曾说道:“科学发明已经达到了极限,我看不到进一步突破的希望。” 后来,这个悲观言论得到过很多人的共鸣,其中包括美国专利局(U.S. Patent Office)委员查理斯•杜尔(Charles Duell)。他在1899年说:“所有可以发明的东西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在头六个月过去后,电视无法保持它所取得的任何市场份额。人们将很快厌倦每晚盯着一个木头盒的生活。”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创始人之一达里尔.扎努克(Darryl Zanuck),1946 年。

“我找不到谁想在家里放一台计算机的理由。”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创始人肯.奥尔森(Ken Olsen),1977年。

“个人电脑的内存需要将不会超过637kb,因此640kb对任何人来说都应该足够了。”
──微软公司(Microsoft)创始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1981年。

大师们也都有杯具的时候啊。所以说,相当看好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那套“三大预测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个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学家认为一件事情有可能发生,他几乎总是正确的;当他认为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那他很可能是错的。When a distinguished but elderly scientist states that something is possible, he is almost certainly right. When he states that something is impossible, he is very probably wrong.

定律二:唯一发现可能的极限是探索极限以外不可能的东西。The only way of discovering the limits of the possible is to venture a little way past them into the impossible.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

大师还另外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们是离不开通讯技术的,但再发达的技术,也不足够让人与人之间都达到融洽相处的境界。”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for us humans to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后面跟了一段对此话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中还有这么多争论与矛盾。技术仅仅是帮助我们收集、传播信息的工具,我们仍然需要一颗包容和怜悯的心。这样才能增加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

This is why we still have many disputes and conflicts in the world. Technology tools help us to gather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but we also need qualities like tolerance and compassion to achieve grea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s and nations.

大概这就是我对科幻的向往吧,更容易去接近哲学的层面。


呃,最后我还是扯回来谈谈Avatar吧。太炫了,就是这样。伪科幻、软科幻不一定需要太惊奇的剧情,但一定要把科幻味儿给做足了,Avatar就做得不错。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大盗石川五右卫门》

不得不说日系电影的魅力确实是一种魔力,不需要韩剧的大小姐、公子哥,哭得死去活来的用眼泪感动人。虽然韩剧的眼泪适合不同类型的人,但总的还是过于煽情了。日系电影则是把一些东西浓缩到了极致,时时留下很深的回味,像是《恋空》,像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像是《大盗石川五右卫门》。

刚开始看《大盗》的时候,有些虚假的动画效果,以及浓烈渲染风格,还让我还有些不习惯。但紧凑的节奏、夸张的人物刻画、颠倒晕眩的视角、疯狂的剧情铺叙、甚至是乱改着历史,加起来却恰如其分地表现着主题。随着剧情发展,一个个主角接二连三的各种死掉,但这许多个人物的结局,共同构成了大结局,看起来相当的疯狂,但却被这种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在豆瓣上留下满分评论。

最后结尾制作字幕的舒缓音乐,真是适时地把情绪拉了回来。与其说这部其实还好的电影被我当作经典之一,不如说是我被其宏大的历史背景+疯狂的效果引到了日系电影的道上,确实让人想起了日系电影一贯的精致表现力上面,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把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么也就回到了第一段谈到的日系电影魅力,让人无法自拔。

最后放图时间还是和昨天《哈利》的影评一样缺阵了。《大盗》的剧情太紧凑,具有代表力的意象其实很多,但实在是没在看电影时分散注意力截下几张图。不过至少觉得《大盗》的紧凑比《哈利》好多了,《哈利》被原著限制太多,而《大盗》充分地利用着这种紧凑描述每一个主角。

看了豆瓣才发现,难怪觉得女主角茶茶(配角?)比较眼熟,原来是广末凉子,也就是《入殓师》的女主角。

发表在 未分类 | 3条评论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我很后悔今天下午说纽约这雪怎么下得这么小,现在已经很恐怖了。窗户上贴满了吹到玻璃上的雪花。

不过外面下雪归下雪,还是回到主题继续说说哈利波特吧。

好友说,很久不关心哈利了,现在看来很幼稚的系列。但,哈利系列当然是比不了肖申克的救赎,毕竟是奇幻的童话世界嘛,还是要找些机会让自己有一颗藏得有些孩子气的心哪。所以看完之后,自己对哈利系列的热情就突然地又回升了起来。再往前追溯哈利就是高三的时候看的书(混血王子)和电影(火焰杯)了。很有重拾纸质剧情的冲动了。

对于魔法石那薄薄的一本书,2个小时的电影还算好,但从火焰杯开始,以及混血王子这140分钟的电影,真的是太赶了。凡事都是哗哗地交代完剧情就过了,刻画力度实在是太薄了。像是马尔福,这么一个大反派在Half-Blood Prince里面竟然也就这么一点点镜头,太可怜了;斯内普也是,几乎连配角都算不上了。

然后就是感叹了。。小哈利、小赫敏、小罗恩、小马尔福都长大了诶。既然赫敏长大却长得如此,最后和罗恩好上我也就心甘情愿地默认了,让一二年级的青涩懵懂形象就只留在那两集里面吧;至于哈利……更是越来越丑;马尔福反而是越发有风度了。时间总是爱捉弄人哪。

最后,影评惯例,放图时间。不过大概是因为被剧情和720p吸引了,没啥机会想到截图,当然也包括剧情嗖嗖拉过让人没找到什么精华。于是,只有在刚开始的几十分钟截了这么两张图。非常恶搞,相当恶搞,真是佩服电影导演的恶搞精神。。。囧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初雪@纽约

今年天气反复无常的纽约,终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初雪。

大约半个月之前有过一次雨夹雪,步行出门买生活必需品—食物的时候也被冷得够呛,顺带还被天气感动地买了一株微型圣诞树。但那次毕竟雪没有积起来,也就不承认它吧。相对来说,今天的这次降雪则是早早地看到了天气预报,怀着一种心情去等待的。终于下下来,也就觉得又是一年就快过去了。

没有持续暖气,但家中的温度还算温暖到能够接受。便是洗了一个热水澡,坐在屋里,打开百叶窗,看窗外苍白发灰的天空发呆。打开播放器,放着对不起我爱你的原声专辑,就似乎模拟着第一年到水牛城大瀑布过Thanksgiving时的情景了。

等待着每年的雪,刻上一个时间,很多往事、地点才这么用时间串联起来。比如小时候成都的雪,彼时北京的雪,此时纽约的雪。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鸡蛋灌饼

忽然就想要写这么一篇很短的杂感,就因为看到了同学在网上分享的一篇《北交的那些事儿》。

 

什么终于被拆掉的"紧急拆迁,疯狂甩卖";

什么"北交一年一跳楼的,至少一个是指标";

什么"逸夫楼前简易操场的变迁";

什么"一卡通补助的变迁"。

 

让我也想起更多的一些地方,

什么"学苑食堂的拉面"

什么"期末前的南门打印室";

什么"尖兵""铂金";

什么"奥运前闭门装修的体育馆";

什么"传说曾经一度星际争霸网吧如今病毒横行的东区机房"。

可能,和短短一年的时间有关吧。

发表在 未分类 | 2条评论

Today’s teatime : 《(500) Days of Summer》

下午茶时间,上好的竹叶青,2%fat milk,超市随处买得到的Domino sugar,佐以炼奶起士苏打饼干。从略带着点阳光的云色渐渐暗淡下去,到此时已经彻底漆上了黑色,只在街道两旁随处填上了几盏亮黄色的高压钠灯。

最后一口奶茶在杯里已经凉了。You know what sucks? 半融化的糖,在最后喝下去甜腻之后,逐渐在口中留下那种酸涩的味道。然后,电影就要结尾了。

Don’t believe those childish fairytale. 所以才会有Autumn出现。落幕,开灯。

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杂杂碎碎地,有午后的阳光,也有落幕之后思考状的嘴角微笑。

边看边写了些东西之后,就又觉得没那么多东西想要表达了,还是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自己感受,自己寻找共鸣吧。不错的电影。


Dec. 16, 2009 22:20

此时听到了范玮琪的那首“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忽然就想起了这部电影呢。知道这首歌还是在看到别人分享的一段视频,讲赵薇与陈坤的,背景音乐就用的这首颇有些深意的歌。不过对于(500) Days of Summer,其实也就标题贴切一点,同样的Summer, and Autumn,不同的借喻。仅此而已。碰巧,都关于爱情,关于恋人未满。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

09年末,更换背景音乐 &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 《Up》

带着一点点的纠结,放上了这么一个长标题。感觉那××年末好像是来自自己06年左右的一篇博客,记不太清楚了。但打开记录找了许久却是没找到。

从学期开始看仙剑的电视剧,Space的背景音乐就一直用着主题曲。算是一时纠结,把自己往回忆推得太远。所以到后来听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原声带都没有怎么太感冒。

直到听了阿岳的那些歌,就再也舍不得停下。阿岳的随性中透出的味道,实在怨我没有那个才找出哪怕一个形容词。只知道,那几段MV,精髓。

另外,上次看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随手写了一点点,后来却又缺乏灵感了,补完,就这次一起发上来吧。。


期盼已久,也很久没有出下载的电影。终于,在这一天想起,拿出来继续沿着宫崎大师的脚步。虽说这之前,已经把原声带听了个遍。

不得不说宫老现在的风格转变,已经少了些许飞行器的影子,更多的是那种更安详的零碎情感。Ponyo里的那些老人和孩子,都是一个模样,让人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天真烂漫的像是一个轮回,反而是可怜了那自有一番抱负的魔法师。倒是最后结局没想到波妞如此兴奋地跳起来,看到最后一秒之前都还在猜想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要问会不会有觉得宫老的作品质量在下降,这点上倒是没有太明显的感觉。只是剧情的安排上面还是觉得有所变化,不像之前的作品那样一条线拉得很彻底,这次的Ponyo有些剧情哗哗带过了,显得特别短(本来确实也才100分钟),有的人物都还觉得刻画不足。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好的动画片,很感谢宫老带来的作品。

最后一段。则是今天看的Up。翻译成《飞屋环游记》,也尽力直观了,但Up一词却是很入味。飞屋的升起降落,恰如其境。

也算是凑巧了,这么两部都是充满奇想的动画,都是老人孩子的世界,也就不得不放到一起来比一比了。一个是美国王牌动画公司Disney Pixar,一个则是日本传统文化杰出大师宫崎骏宫老以及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其实要说比个高下到没有,但两者从很多方面来说却是显出了东西方文化的些许差别。一边是华丽的CG特效、光鲜的3D模型,一边是手绘风格、精致抽象。不过Up和Ponyo里面人物、动物的夸张造型都对剧情产生了很好的烘托效果。而且,还有剧情中很多小细节的重复,在这两部动画片中透露得非常自然有力。美国式的勇气,与日本传统的勇气两部戏中略微区别,但两部动画片中不约而同的敬礼,还是又把孩童的天真与责任拉到了一块。

   

发表在 未分类 | 一条评论